“初当教师时,我对学生很严格,要求他们样样都要出色。”淮北市第七中学教师武莹莹谈及从教13年的经历时说,“如今看待学生,就像长辈看待晚辈,能包容他们的各种性格,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,我能在细微处获得点点滴滴的感动。这些年,我跟学生一起收获了成长。”
“区别对待”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“每一位学生都是不一样的,如果用同样的要求、同样的方式去要求他们,这是不公平的,也不符合教育的规律。”在武莹莹的教学中,每一位学生都会被“区别对待”。
针对思维敏捷但计算能力较差的学生,武莹莹会整理基础运算的相关习题进行特别训练;对于代数知识扎实但空间想象力弱的学生,她则借助实物、模型让学生感知空间;对待偏科的学生,她鼓励对方从其他科目寻找学习的成就感,在找到了学习的乐趣之后,她再带着学生尝试去喜欢数学科目......每天的课后习题是统一布置的,但学生可根据自身学情有选择地完成作业,基础较弱的学生完成课本习题即可,成绩中等的学生需要完成课本以外的内容,而成绩拔尖的学生可以去研究数学史、写论文。
学生之间的“传帮带”是武莹莹的独特“秘籍”。成绩拔尖的学生带着成绩中等的学生一起学;代数学得好的学生和立体几何学得好的学生互相帮助;不同思维模式的学生相互组合......分组的方法有很多种,目的是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互助。“有时候,学生之间的沟通方式比我的有效,他们的思维也更容易碰撞出火花。”武莹莹说,“其实每位学生都有独特之处,需要被看见、被鼓励,这种方式能很好地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,班级的学习氛围会更浓厚。”
武莹莹(右一)为学生答疑
“莹姐”不古板
“很多人对数学老师的印象是古板的、严厉的,可学生们常喊我‘莹姐’,我确实想做个不那么‘刻板印象’的数学老师。”武莹莹介绍道,课间,总有学生来找她,有的是来问习题的,有的就纯粹是来找她聊天的;到了饭点,总有学生约着她一起去食堂吃饭;课余,球场上她和学生们一起拍球......
每次选择学生到黑板前计算数学题时,武莹莹都会看一眼周磊(化名),如果周磊也看向武莹莹,她则会叫周磊上前计算;如果周磊没有眼神回应,她就明白对方对此题没有把握。巡视课堂作业时,武莹莹走到周磊身边时也会说上一句“真棒、有进步”。
和周磊一样,淮北市第七中学的学生有不少来自乡村,父母常年在外务工,在武莹莹看来,这些学生大多性格内向、不善表达,甚至对学习没有太多的兴趣,给予关爱和关注是重振他们学习生活信心的必要条件。“虽然我不是班主任,但也会有在外务工的学生家长跟我反映情况,了解学生的动态。”武莹莹说,“我是没办法代替他们父母的,但我至少让他们知道还有更多人在关心他们。看着周磊越来越好的改变,就像看到自己孩子成长一样开心。”
青蓝传承
教材该如何整体把握?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如何做好能力培养?重点如何突出、难点如何突破?怎样了解学生的学情......初当教师时,武莹莹满脑子问号。“至今我都很感激,感激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,感激袁老师帮我找来七年级到高三的课本,帮我分主题构建整体数学内容结构。马主任让我意识到课堂不能以‘我讲为主’,要让学生主动学、主动思考,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鼓励学生质疑问题,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。”武莹莹说,“如果不是他们的无私帮助,我会走很多弯路。”
如今,作为淮北市烈山区教育局教研室数学兼职教研员,武莹莹多次驱车几十里路,召集有经验的教师们帮年轻教师备课,经历研讨——设计——磨课——再研讨——再设计——再磨课......为了和教师们能面对面的交流,武莹莹经常深入到学校听课,一起研究新课标、新理念,查找文献,构思设计教学等。为此经常披星戴月的她说:“老一辈教师就是这么帮我的,我有责任把它传承下去。”
□通讯员 况永夫,本报记者 黄慧
标签: